中文版 | ENGLISH
TEL:0571-86875500 / 400-801-8806

新闻
NEWS AND UPDATES

全球唯一获奖!这栋绿色零碳建筑的“光伏含量”有点高

2023-11-15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7号楼(源居楼)

荣获

中国科协推荐,全球唯一获奖

“2023年WFEO工程建设卓越奖”

(2023 WFEO H.J. Sabbagh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7号楼(源居楼),亮点满满!

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团队联合自主设计,

是绿色零碳建筑的先锋,

更是技术创新与学科交叉的结晶!


640 (1).jpg


7号楼(源居楼)·小卡片


楼宇位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投入使用:2023年6月

名字来源:知万物之源,则居可知矣。


640.jpg


亮点一:7号楼(源居楼)由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统筹安排,积极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由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团队联合自主设计。


亮点二:在规划设计中有效应用了多种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综合采用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转化利用技术,执行了绿色建筑的使用标准,楼宇空间设计力求为师生提供舒适、高效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实现了需求与空间建设的高度结合,体现了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导向的学科交叉研究特色。


亮点三:7号楼(源居楼)既是一座“自然能源协同转化与利用低碳建筑”,也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开展低碳建筑研究的大型科研平台,实现了“科学研究、学科展示、学术交流”等综合功能。


亮点四:人居学院已开始依托建筑中的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和专业实践的融合,推动绿色能源建筑技术的创新与转化。


统筹协调,交叉融合显特色


西安交大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于2005年成立之初,就由孙九林院士及顾兆林教授和周典教授等提出了“人居环境显特色,学科交叉谋发展”的发展理念。

2014年,人居学院团队联合陶文铨院士、何雅玲院士提出的低碳绿色建筑的理念极具前瞻性。项目不仅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还被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项目之中,同时也得到了校友企业的资金技术支持。


640 (2).jpg

△ 左至右分别为周典教授、顾兆林教授、王宇鹏教授、罗昔联教授


7号楼(源居楼)的设计工作由周典教授带领冯伟副教授、马立副教授以及学生团队共同完成。周典教授指出,建筑主要采用了清水混凝土装饰墙面,体现了7号楼(源居楼)作为高校科研建筑质朴的风格,同时以金属板为装饰,在粗犷与细腻的对比中彰显建筑的美学价值。


4.jpg


周典教授:楼体内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活跃室内空间氛围,“目前已经在各层设置了水吧,后续也将进一步建设,努力打造学生休闲娱乐的空间。”


5.jpg


6.jpg


7号楼(源居楼)的设计建设成为学科交叉的生动实践。顾兆林教授表示,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在整座楼体的建设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谈及对7号楼(源居楼)的设想与展望,周典满怀憧憬:“我们将整个楼宇作为实验载体,它也将在后续实验中展现出持久磅礴的生命力。”


攻坚克难,齐心戮力谋布局


7号楼(源居楼)着手设计之时,创新港其他大楼已接近竣工,因此必须结合地形,综合考虑采光、功能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并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打造适合交大人产学研用一体的实验性建筑。


7.jpg


周典教授表示,如果采用传统的围合型布局方式,南北纵长的建设用地会导致很多房间处于东西朝向,采光和通风性能均不佳,因此团队结合纵长的用地形态,为最大程度利用南北朝向,决定采用“Z”字形的平面布局。于是,7号楼(源居楼)北边的房间设计成面积大的实验室,南边一侧做成了较小的教师办公室;而在“Z”字形的两个转折部位,一处设置为下沉式庭院,另一处设置多功能大厅。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教师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大幅度提升了空间利用度。


8.jpg


7号楼(源居楼)在设计建设期间曾遇到诸多困难。顾兆林教授提到,将设计方案和工程结合起来并非易事,团队配合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大家一起攻坚克难。


9.jpg


楼宇建设主要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杨鹏书记和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顾兆林教授负责统筹,周典教授负责总设计。“他基本上每周都会带学生到工地实地考察,尽可能将方案设计落到实处。”顾兆林教授提到。由王宇鹏教授、罗昔联教授、孟祥兆研究员等组成的工程师团队设计了建筑中的节能技术与实验平台,并与工程队对接跟进实施细节。面对实际问题的考验,多学科领域的老师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反复商讨,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攻克难题,整个设计团队形成了一条链,环环相扣、紧密配合,最终呈现了出色的成果。


技术超前,低碳建筑展未来


7号楼(源居楼)不仅是一座节能现代建筑的示范楼,更是低碳建筑研究设计的新型“实验性建筑”“自然能源协同转化与利用低碳建筑”综合实验平台。


10.png


△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示范与实验内容


周典教授:“7号楼(源居楼)建筑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转化利用,突破了以往被动式节能技术,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自然资源的转化率。”


11.png


12.jpg

△ 采用透光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光伏采光顶

13.png

△ 项目采用全球光电转换效率领先的龙焱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应用仿清水混凝土光伏建材及透光发电玻璃产品


项目用电量约35万kW•h/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发电功率约330kW,年发电量约为35万kW•h,满足建筑的照明、空调、办公等用电,通过太阳能发电量折算碳排放量,“中和”建筑碳排,实现零碳建筑。项目应用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绿色能源子系统、智慧子系统、秦砖管理子系统,将各个功能模块以建材的形式融于建筑外立面系统,完全符合建筑规范及要求。


14.png


王宇鹏教授:“建筑立面的创新让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这栋楼的技术更符合中国城市的低碳建筑需求。楼宇建筑的技术和理念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可以面向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


15.png


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在楼宇内开展20多项实验研究。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参与实验,更能通过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成为建筑的设计、使用者,深入体验和理解建筑设计的智慧,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低碳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7号楼(源居楼)自2023年6月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人居学院已经开始依托建筑中的实验平台,开展了建筑立面光伏背面能量回收潜力分析实验(罗昔联)、出土遗址预防性保护实验(罗昔联)、相变蓄热材料研发(杨肖虎)、低品位太阳能储能技术研究(金立文)、城市建成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估(王宇鹏)、自然盖层对土质遗产的保护研究(杨淑燕)、建筑墙体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实验(张联英)、太阳能光伏-蒸发冷却复合通风腔体的环境调控特性研究(崔鑫)、室内艺术展陈空间设计实践(石峰)、光伏幕墙通风模式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研究(杨玙珺)、农房节能改造技术评估研究(齐应涛)等系列的技术研究与成果孵化工作。未来,伴随7号楼(源居楼)文化与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必将持续发挥其在实践育人领域的创新作用。


拓展阅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是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倡议和支持下成立的各国与区域工程组织的联合体,联合体成员覆盖了93个国家、地区和11个相关领域的国际工程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国家成员和区域成员组成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自2011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WFEO工程建设卓越奖,旨在表彰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每次根据主题奖励特定的建筑项目。至今为止,全球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7个项目荣获此奖项,其中包括“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2013)”。


2023年WFEO工程建设卓越奖的评选主题是零净碳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奖励申报规定给获奖项目团队成员(最多4人)颁发奖章、证书及奖金。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